走最远的路 进最深的山

发布时间:2024-12-06 00:16:45 来源: sp20241206

原标题:走最远的路 进最深的山

   如何才能让文艺更深入群众?怎样才能真正扎根生活沃土,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近年来,湖北省统筹省、市、县、乡四级文艺骨干力量,打通体制内外,打破按单一专业分队的惯例,组建起2166支水平精湛、灵活高效的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队伍。仅今年以来,全省就已开展送戏下乡、文艺会演、非遗展示、辅导培训等20多个类别的惠民活动7000余场次。

   “坡陡路滑,大家都下来推车。等到了演出现场,眼前的景象让我们非常感动,邻村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让儿子用板车推到现场……”湖北省文联主席、表演艺术家杨俊谈起一次到神农架林区演出的经历时感慨,“每一次演出,都不仅仅是单向献艺,还是一种反向教育。这种共情共鸣,给我们文艺工作者持续前行的力量。”

   下乡下到底、上山上到顶,走最远的路、爬最陡的坡、进最深的山,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千方百计“送文化”,同时开展采风创作,满足他们对文艺的迫切需求。

   “广场舞风靡大街小巷,却一度备受争议,主要是由于一些广场舞的审美性、艺术性不高,对此我们文艺工作者必须有所作为。”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团长燕冰谈起创作初衷。

   她们组成小分队深入采风,从土家族摆手舞和田间的劳作中寻找创作灵感,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一遍又一遍反复修改打磨。创作的《四季》健身操不仅在广场上火了,还成了不少中小学的课间操。

   从鄂西山寨到鄂东村塆,从华中屋脊到长江两岸,从江汉平原到大别山区,面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受众,湖北赋予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更大自主权,使每一支队伍都成为一个独立的战斗单元,他们轻装上阵、深耕细研,在各自区域精准出击,担起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原本演3天的戏,应戏迷要求又加演了2天。”不久前,襄阳老河口“板车剧团”团长王新民心潮澎湃:这可是几年前还濒临失传的湖北越调啊。“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不能说没就没。”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王新民带领的豫剧团毅然改唱起古老越调,《生死一票》《良知作证》等剧目不断被唱响。如今,湖北越调的主体演员平均年龄已从52岁降到22岁。

   线下,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山区乡村、车间厂矿、学校军营、建设工地;线上,“楚天云剧场”“演艺湖北”等直播平台对演出实时直播,楚剧汉剧黄梅戏、编钟国乐古越调,时时有戏。

   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推动了“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一体化、常态化。目前,这项工作仍在每年上万场的演出中优化迭代,一套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系统即将上线,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将与群众贴得更近。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严德勇)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