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4:56:12 来源: sp20241206
继定期存款利率下行、大额存单额度收缩后,银行协定存款、通知存款也频频迎来调整。近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宣布,自5月15日起,将调整人民币协定存款利率以及停止对公智能存款等自动滚存通知存款。在此之前,已有多家银行取消了个人或单位通知存款的自动转存功能。在分析人士看来,在息差下行压力之下,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但不同的银行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客户定位、负债结构等因素有所不同,调整存款利率的节奏、幅度也各有不同,预计2024年商业银行仍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同时将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
揽储“利器”频迎调整
又一家银行宣布对存款产品进行调整。光大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自5月15日起,若客户人民币协定存款利率高于1.15%,系统将自动分段计息并将协定利率调整为1.15%。
一并调整的还有对公的通知存款产品。公告显示,签约光大银行对公周计划、对公智能存款A款(37天存期)及对公智能存款B款(7天存期)等自动滚存型通知存款的账户,自5月15日起停止自动滚存通知存款,已滚存的通知存款到期后资金转回至签约活期账户,然后系统将自动进行解约处理,如有未结利息将按照该行活期挂牌利率计结。
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因灵活性强、利率高等特点深受储户喜爱,一度被视作银行的揽储“利器”,不过,近期却有多家银行着手对个人或单位通知存款进行调整。其中,广发银行于5月上旬下线单位通知存款业务自动滚存服务,存续中的资金将根据具体产品服务规则调整为非滚存服务模式或返还至客户的签约活期账户。渤海银行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于5月1日起自动终止,终止后存量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统一变更为“通知存款+”产品。大连农商行也宣布,自5月14日起,该行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将取消自动转存功能,客户需在支取日前1天或7天进行通知预约,与该行现行通知存款计息规则一致。
据了解,通知存款包括个人通知存款和企业通知存款,通常按日计息,期限分为1日、7日两种,利率一般高于活期存款,低于定期存款。“智能通知存款是通知存款的升级版”,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一般通知存款需要储户明确通知存款的品种(1天或者7天),而智能通知存款可根据储户存款时长及存款金额自动匹配到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能够提高储户的收益进而吸引更多储户存款,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负债成本。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符合压降存款利率的政策导向,有利于持续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更具可持续性。
除压降负债成本外,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提及,取消通知存款自动转存或滚存功能是为贯彻落实关于智能通知存款管理的政策要求。
事实上,早在2023年5月,监管就曾对银行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上限进行调整,其中,国有大行执行基准利率加10BP,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20BP,同时,要求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此后,调整大幕便拉开,多家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农商行、村镇银行纷纷响应,暂停智能通知存款相关业务办理。
不过,相较于2023年,通知存款管理由个人端逐渐蔓延至企业端,对公或单位通知存款自动转存功能也面临叫停。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存款监管趋势是从零售领域逐渐向批发领域转移,剑指企业存款业务。通过取消自动转存功能,银行可以减少对高成本存款的依赖,从而降低整体的负债成本。
加强负债成本管控
对存款产品的调整无疑是银行落实政策要求,应对息差下行、负债成本管控的举措。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协定存款、智能通知存款的相关调整其实早有端倪,既与政策原因有关,也与银行机构针对业务现状所做的调整有关。结合近期年报公布的情况来看,部分银行机构息差承压的现实状况已经显现,银行机构在负债成本调整层面的步伐已有所加速。
在银行加大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降、存款定期化特征明显的背景下,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首次跌破1.7%,降至1.69%。从A股42家上市银行情况来看,超九成银行净息差出现收窄,降幅最大的已超40个基点。
“2024年,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情况下,银行净息差可能还会下降。”董希淼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但不同的银行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客户定位、负债结构等因素有所不同,调整存款利率的节奏、幅度各有不同。部分银行调整大额存单、定期存款、协定存款等产品的发行计划,例如压缩发行规模、暂停部分产品以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主要是为了降低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
为缓解息差下行压力,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包括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高管均透露,下一步将通过压降高成本存款,提高活期存款等低成本存款占比,加强净息差管控。
周毅钦表示,在当前息差承压和银行控制负债成本的背景下,整个存款领域包括智能通知存款、手工补息等“后门”逐个被堵上,整个银行存款市场逐渐向规范化、公平化的方向发展。商业银行回到以差异化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主赛道上。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收益率,以此来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据了解,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日前下发《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要求银行应严格规范自上而下的存款利率授权管理,确保利率定价、利息支付、核算统计等工作合规有序,将手工补息纳入监测管理范围,完善系统建设,确保补息可追溯至相应单笔业务。严禁通过事前承诺、到期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
周毅钦进一步指出,银行取消通知存款自动转存功能与此前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均是商业银行响应政策要求、维护市场秩序、降低负债成本并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举措。
“当前,存贷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商业银行净息差下滑压力显现,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既要保持存款业务稳定增长,更要将负债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董希淼认为,2024年商业银行仍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以进一步压降资金成本,减缓息差缩窄的压力。除了下调存款利率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