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看点解析:自动驾驶、标配加选配

发布时间:2024-11-23 05:58:49 来源: sp20241123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宋晨)5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海王星01星、智星一号C星、宽幅光学卫星和高分视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标志着长征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

本次发射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一款面向未来商业发射市场的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火箭采用单芯级两级构型,一子级直径为3.35米,采用两台120吨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二子级直径为2.9米,采用一台推力18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全箭总长约43米,全箭起飞重量约21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4吨,可根据不同任务适配多规格的卫星整流罩。

面对日益旺盛的卫星发射需求,选择一款“高可靠、高性价比、适应性强、响应快速”的运载火箭,是用户对商业发射服务的共性要求。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运载火箭领域首次创新采用AAC(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实现对运载火箭姿态的精准控制,推动火箭控制系统不断迈向自主化、智能化。

“可以把火箭的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简单理解为智能驾驶,通过判断道路状态、乘客的舒适体验等因素自动调整方向盘和油门,实现速度和方向的自动控制,确保安全稳定行驶,同时兼顾乘客乘车体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火箭专家胡存明说。

此外,研制团队还新研发了轻质化贮箱为火箭“瘦身”。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了2.9米大温差泡沫夹层共底贮箱,通过减少两个贮箱之间的多余空间,在携带尽可能多的燃料情况下,实现减轻火箭“自重”,进一步提高火箭的结构效率,提升火箭运载能力。

与以往执行国家发射任务不同,商业市场多样化的发射需求背后也常常带来更多变数,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在最大化满足用户的同时实现快速履约?“去任务化”,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研制团队给出的答案。

所谓“去任务化”,就是最大化统一产品的状态,先打造出一枚可适配多任务要求、可滚动组批投产的“标准火箭”,在后期发射任务明确后,可按照卫星配套要求,在“标准火箭”上开展适应性的“加装和改进”。“就像是我们购买电子产品时的标配和选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火箭专家余延生说,通过“去任务化”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商业航天市场高频次、高密度发射的需求。

本次任务发射的4颗卫星,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通过商业化竞拍方式实施的一次“拼车”发射任务,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服务首次公开竞拍。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