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中国经济亮眼开局 系列举措力保消费恢复势头

发布时间:2024-12-05 10:01:35 来源: sp2024120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再过几天,全国两会就要开幕了。过去一年,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未来又有哪些新的部署,社会普遍关注。刚刚过去的甲辰年春节,人气足、消费旺,中国经济可以说是亮眼开局,让人们信心大增。但经济复苏这条路我们走得其实并不轻松。如何扩大内需,特别是让消费更好地拉动经济增长?在恢复经济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促进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政策。从2月29日起,《焦点访谈》将推出系列节目——精准施策见成效。首先来关注一下促消费、抓创新,成效如何?

  龙年春节,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

  看民俗表演,赏花灯,逛庙会……琳琅满目的节庆活动点燃了人们的热情。要是用一个字来形容消费市场,恐怕最适合的就是——火!

  假日消费是观察消费趋势的重要窗口。春节8天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47.3%,春节档电影票房也创下新高,达到80.16亿元。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今年春节假日的消费火热程度超出预期,把回家拜年的传统习俗与出行消费,这样一种趋势结合在了一起。春节消费火爆,也说明了一方面中国老百姓是有意愿去进行消费的;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能够提供各种消费场景的支持。”

  假日消费的火热背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隐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不过,后疫情时代激发这一潜力的过程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居民收入的预期减弱,相对就会导致消费需求,或者是消费信心转弱;另外一方面,在消费者追求消费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同时,消费更趋于理性了。”

  开局之年,怎么更好地扩大内需?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由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以及促进电子产品、汽车等大宗消费的措施相继出台,金融部门出台政策助力促消费,商务部还组织开展了“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并千方百计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

  张威:“创新分了很多方面,无论是经营者的营销创新,还是生产者的产品创新、服务者的服务创新等等,包括作为消费载体的场景创新,所有创新是最实在地能够激发消费潜能的有效方式。”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也被称为促消费“20条”,就提出,要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

  前几年,旅游和餐饮这种聚集型消费受的影响是最大的,但它也是疫情消退后复苏最为明显的。去年以来,为了提振旅游消费,各项政策发力就都注重了一个“新”字。比如,打造新场景,创造新体验。

  在西安的这个景区,游客可以上台和演员近距离互动,参与答题。

  在这个沉浸式旅游场景里,游客不仅可以穿着唐风服饰打卡拍照,甚至还可以参演一出唐剧,不再只是一个旁观的游客。

  2023年,各地还在不断推动体育、音乐、特色美食等与旅游深度融合,创造消费新热点,而促消费“20条”中所提到的壮大数字消费也有了新进展。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正在不断催生新业态、新产品。龙年春节,3D立体的无人机表演成为不少景区的“新宠”,而这项表演正是依托于现代科技,每架无人机都要接收精确到纳秒的卫星定位信息,这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

  促消费“20条”中,有4条是专门针对扩大服务消费的,包括扩大餐饮服务消费、提升健康服务消费等等。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以及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2023年,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比商品零售额快14.2个百分点,表现亮眼。未来,服务消费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张威:“从消费本身来说,增量就在于两个“新”上,要么就是从没有到有的创新。实际上服务消费就存在着从原来服务消费的需求不足,随着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服务消费需求,这是一部分增量;还有一部分增量是已经有,但是供给水平不能很好满足消费需求的增长,这一部分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水平的提升,也会增加新的服务消费需求。”

  2024年扩大内需怎么干?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董煜:“通过好的投资不断去引领和创造新的消费热点,与此同时通过消费的带动作用,也给投资指明方向,使得投资朝着更有回报的方向发展。通过不断找到消费和投资之间的结合点,促进这两项工作之间的循环,整体带动内需提升到新的水平。”

  今年1月,商务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通知》,进一步释放家电家具消费潜力,各地各部门也都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在促进消费和投资复苏,稳住经济增长的同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今年春节期间,备受瞩目的C919国产大飞机首次服务春运。

  C919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经过多年研制,去年5月28日,C919成功完成商业载客首飞,中国人终于圆了自己的“大飞机梦”,这也成了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时代成果。

  不过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未来,要想在国际竞争的新赛道上不掉队,努力实现并跑甚至领跑,就必须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我们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指明了方向。

  董煜:“过去对一个企业来说,建一个厂房,土地、车间、设备等等,这些投入在投入当中是占大头的,也就是说生产主要依赖于传统要素投入。对于新质生产力来说更重要地依靠什么呢?它依靠的是创新。通过创新要素在发展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际上能够使得经济效益和效率会得到更快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关键。2023年,我国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为新动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董煜:“通过组建新的机构,通过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以及加快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在过去一年可以看到,在不同领域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了,对打通科技成果到产业的转化通道也更加顺畅了。这些都使得创新和产业更加紧密结合起来,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也会更加紧密结合起来,这些都会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2023年,我国成立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以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今年,我国5.5G网络有望实现规模商用,人形机器人、量子技术等取得新进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也不断迭代升级,而积极培育这样的未来产业,也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各地各部门在部署今年工作时,也都把加快培育新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了重要位置。

  董煜:“我们要把这些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作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把资源,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支持这些未来产业发展壮大上面去,促使它们尽快形成规模。要像过去培育新能源汽车这样去培育出新赛道来,培育出更多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这样中国经济能够真正占领制高点,也真正能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前行,我们一直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到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从全面深化改革到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目标明确,定力十足。新征程上,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就有信心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