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3:46:18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网 9月12日电 国新办12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在会上介绍,目前,23个省份建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病毒检测和分离能力。应急处置方面,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年底将达到25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实现市、县全覆盖。
9月1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 记者 杨可佳 摄会上,有记者提问: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请问这半年多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在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国家疾控局有哪些布局和考虑?
对此,王贺胜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出了改革完善疾控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疾控局坚决贯彻落实,会同相关部门,指导推动各地落实落细《指导意见》,取得了积极成效,突出体现在体系重塑、机制创新和能力提升三个方面:
首先是体系重塑初见成效。各级疾控局已挂牌成立,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加挂预防医学科学院的牌子,重组建设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9家委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15个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基本建成上下联动、功能完备的疾控工作体系。专业队伍的力量也明显加强,截至2023年底,全国疾控、监督专业队伍的人数达到30.5万人,较2019年增长了14%;疾控专业队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61.7%,较2019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中国疾控中心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增至55%,24个省级疾控中心达到40%以上。
其次是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将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拓展到新发和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不断优化调整机制的组织结构和常态化运行形式。近日,还与香港、澳门特区签署了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合作协议。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制定了33条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控责任;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扩大到了所有省份,启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及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指导各地积极推进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深度协作、形成合力。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实施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支持项目,每年遴选培养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国疾控中心和15个省级疾控中心实行了分领域首席专家制度。联合教育部在国内18所高校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第三是核心能力持续提升。今年,国家疾控局在全系统开展了“大练兵”活动,着力提升专业核心能力。监测预警方面,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部署应用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推动实现医防信息互通。流行病学调查方面,中央财政已累计支持培训现场流调骨干4000多人。组织开展了全国现场流调职业技能竞赛,3万多人积极参与。检验检测方面,建立了先进的病原检测方法体系,可以在24小时内确认300余种已知病原体,60小时内有效识别新发病原体。目前,23个省份建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病毒检测和分离能力。应急处置方面,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年底将达到25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实现市、县全覆盖。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