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4 15:13:45 来源: sp20241214
不久前,由呼和浩特市邮政分公司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联手打造的“塞上主题邮局”在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启用,图为来自广东的游客在“塞上主题邮局”前留影。 丁根厚摄(人民图片)
随着映照青城的余晖被大青山遮掩,塞上老街的点点烟火更加引人注目。街道上,身着少数民族盛装的游客站在红墙绿瓦前顾盼生姿,将古朴的景色和美好的笑容定格在相机里,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或唱着民谣,或跳着民族舞蹈,引来目光围聚。
走在老街上,脚下踩着青石路,街道两旁一家挨一家的小店展示着皮雕画、玛瑙首饰等手工艺品和马奶酒、牛肉干等特色小食,霓虹灯广告牌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标识交相辉映。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条街上倏忽而过,曾经的边贸街市,如今燃起星星点点的城市烟火,映照着人们充满喜悦的面容。
“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市人流量最密集的地点之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李伟介绍,塞上老街是游客特别是青年人喜爱的“打卡地”,夏季平均每天人流量过万,辐射形成了“四街八巷二十四院”的文化游览街区。
塞上老街并不长,加上周边的街区,东西总长约800米,南北宽近400米。然而,在这片以塞上老街为核心的文化区块内,有3个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处不可移动文物、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730余家文旅创意产业商户。2022年,塞上老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明清时期,这里也曾是塞外最繁华的贸易街市。中原客商将茶叶、丝绸带到这里,用来交易北方游牧民族的牛羊奶食。驼队、马队在这里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商文化、民族文化和老城文化。400年来,塞上老街见证了各民族赓续不断、欣欣向荣的交往交流交融。
走进塞上老街,一家现代装修风格的玛瑙石工艺品店十分惹眼,落地窗里蒙古族小伙呼德日正在弹奏知名指弹音乐人的吉他曲,循“声”而来的顾客也似乎忽略了精致的工艺品,沉醉在优美的曲调中。呼德日的岳父在这条街上经营工艺品店已经20多年,几个月前,呼德日接手店铺并重新装修,门外还能看到古朴的风格,店内却满眼是新颖时尚的装饰。
外“古”内“潮”是这条老街最大的特点。一家茶馆的老式窗棂,斑驳得已经分辨不清当年的颜色,窗框上贴着不可移动文物的标牌,店里琳琅满目的却是充满创意的“新中式”茶品。流行的旅拍已然成为这条古朴老街上最火的业态,336家商户里就有103家从事民族服饰旅拍摄影。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游客在古街小巷穿行,令人恍惚间置身于悠远的历史氛围中。
徐荣的皮雕画店铺经营了近20年,他说相比以前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忙碌了。“以前图案简单,游客也少,现在旺季每天要开到深夜才关门。”徐荣的店铺里,象征草原文化的牛、马、鹿仍是主要图案,还有各种卡通图案。徐荣说,有不少游客现场学习皮雕手艺,自己创作图案。
蒙古包造型的马卡龙、马鞍形状的奶皮子慕斯、瓶装的创意马奶酒……“老街”不老,新颖的创意食品让百年老街焕发生机。学习油画专业的90后青年阿拉腾,经营的传统手工奶食品的店铺充满现代民族艺术气质。她和母亲乌仁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草原牧区搬来塞上老街,将牧区手工制作奶食品的传统手艺和城市文化结合,推出了“奶皮蛋糕”“冷萃酸奶”等新式奶制品,深受年轻人喜爱。“为了适应年轻人的饮食喜好,我们对奶制品进行了低糖改良。”阿拉腾说。
华灯初上,与塞上老街连通的通顺大巷里传出小吃的叫卖声、牛羊肉油脂滴入碳火的声音,美食“交响乐”与周末上映的音乐剧《千秋昭君塞上情》优美的乐曲声此起彼伏,音乐剧分别在文化街区各个地点上映。此外,灯光秀、专题文艺汇演、交响乐演出、公益晚会等系列专题夜间演出活动,以及大观园剧场、大盛魁相声茶楼定期的精品演艺,还有时尚达人自发的轮滑、行为艺术表演,汇聚成塞上老街别具特色的人文新景观。
夜晚的流光溢彩,让文博场馆也十分火爆。归化城老街区展示馆、大盛魁博物馆、马头琴博物馆、惠丰轩饮食文化博物馆轮流开设夜间游览,使得塞上老街的夜色更加璀璨。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记者贺书琛)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